2007/04/22 | 『设计是空』Zz分享
类别(I柒之杂侃I) | 评论(5) | 阅读(69) | 发表于 11:33
(一)无处不在
很多东西,不需要专门学习,你就可以感到。比如说,手机的设计。
现在的手机,看起来又薄又轻,而且功能齐全,除了正常的通讯外,你还能拍照、录像、听广播,用作MP3播放器。
丰富的功能除外,外形特异,也是吸引各类人群的主要因素:有些手机看起来就像一个听筒,而另外一些看起来更像玩具。
在设计中,还有一些信息对用户来说特别重要,比如说质感。有一年,父亲从日本带回来一个小巧的电子座钟,在国内要卖300元左右,几年后,在国内,看见了仿制品,卖30元。我去专门看了看,同样的样式,一拿到手上的感觉,就完全不同。

如果你用过IBM的thinkpad,就会同意我的看法:这款本本的外壳比其它的本本更加耐磨。
设计就是这样,你永远无法面对所有的人,有些人喜欢外形的酷感,而有些人喜欢感觉良好的触觉。
设计就是对选择的人群进行交流,向设定的用户传递需要的信息。通过用户的眼口鼻耳手,达到用户的记忆和心中。

(二)设计是观察
  刚毕业的学生,已经从老师那里学到了满腹经纶。他们的个人简历在一大堆的专业词汇后面都跟着精通两个字。
工作过的人会怎么说?
知易行难。其实,设计也是如此。
年轻的心擅长憧憬梦想,对于现实的观察,往往过于漫不经心。
网络断了。用户打电话问什么时候可以恢复,答曰:等通知。通知放在我们的网站上!
总是假定用户很专业,假定他们知道什么是b/s,也知道什么是c/s,连web 2.0也搬出来吓人。跟用户交流,专业词汇满天飞。
其实,这是最不专业的做法。客户不一定都是科技爱好者,他们可能更关心,能不能给他带来业绩、效率或酷的感觉。
观察和交流,是设计的前提。用用户的词汇交流,而不是行业的词汇交流。客户是设计者的信徒,而不是跟班。
设计前,观察过客户吗?一类典型的用户,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的重心在哪个方面,他们的年龄和他们的知识结构是如何匹配的,他们的操作技能和精神世界是怎么样的一种差异。
设计是一种观察,一种直觉,也应该是一种设计者的觉悟,帮助设计者瞬间把握核心要素。设计的魅力,在于对人精神体验的捕获或还原。
        没有建立在仔细观察用户过程的设计,很有可能成为设计中的陷阱。人对自己的想象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崇拜,但很有可能只是一种臆测而已。

(三)设计是空
设计是什么呢?
当越来越多的功能被塞在一个物品里面的时候,设计就变成了一个箩筐。装什么,不是什么。
我们会忘记做减肥运动,忘记曾经有人说过的: 少就是多。
越来越多的功能,反应的是现实的心境:要么我们对设计囫囵吞枣,不求胜解;要么投射出我们的贪欲,我们在压榨什么呢,我们又在追求什么呢?
我们对于科技的迷恋,已经让我们忽视了人的精神体验。我们跟在专家的屁股后面,念叨着闻名遐迩的理论和工具,而忘记了我们自己的眼睛和大脑。
当所有的人想法都一样的时候,就说明没有人真正在想。
很多时候,我想象我们大致要经历这样的过程,才能真正成长:从一无所知地了解到专业知识,到忘记专业知识,回到设计的源头,或一切来源的源头-生活之中。当我们在喧嚣的环境中退出,心如止水,我们才能感觉到那种真实的纷至沓来的创意感觉。这是对生活的一种体察,一种和谐的领悟。
我们不再说,这是最好的做法,这是最棒的想法。我们只是说,这是最合适的。或者,这样就好。
设计是空。这就是我读《设计中的设计》的感觉。空的意思很多,我觉得设计者在设计中要暂时忘掉一些东西:你的知识,你的偏见,还有已经成型的束缚你的框架或理论。首先去用心观察和体会,设计时,给用户留有呼吸的空间。
在这本书中,有一个故事让我非常感动:设计者为了拍摄地平线的画面,冒着生命危险到南美洲的玻利维亚的乌犹尼市实地拍摄。在世界上最大的盐湖之上,举目四望,白色的大地和天空相接,除了地平线别无它物。
当人立于地平线上,会显得非常渺小。
或许,我们可以用ps就做出这样的一个画面,但当我们面对伟大的大自然的杰作,我们永远都应该怀有一个虔诚和谦卑的心。
0

评论Comments